【潍坊】高密市201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下载

高密市201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

统计公报

 

高密市统计局

2018年4月13日

 

2017年,全市上下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以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加快实施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聚焦聚力“四个城市”建设,统筹推进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各项工作,经济社会呈现出科学发展转型发展创新发展良好态势。在第十七届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百强排行榜中居第59位,比上一届提升3个位次。

一、综 合

2017年末,全市总户数为331722户,户籍总人口为894197人,其中男性446165人、女性448032人。全市年人口出生率为18.95‰,死亡率为16.08‰,人口自然增长率2.87‰;全市共出生13531人,其中男孩6977人,女孩6554人。

综合实力不断攀升初步核算,2017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643.22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5.6%。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52.42亿元,增长2.5%;第二产业增加值313.87亿元,增长5.9%;第三产业增加值276.93亿元,增长5.7%。

产业结构持续优化。三次产业比例由2016年的8.21:50.43:41.36调整为8.15:48.8:43.05。第三产业比重持续增加,比2016年提高1.69个百分点;按可比口径计算,三产对GDP增长的贡献率达到40.9%,拉动GDP增长2.30个百分点。

财政收入平稳增长,民生支出比重高。完成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49.14亿元,比上年同口径增长5.3%,其中税收收入完成 40.39 亿元,增长 9.3%;占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比重为 82.2%,提高 2.40个百分点。民生支出42.80亿元,占财政总支出比重达到82.0%。

市场主体保持增长趋势全市各类市场主体户数达到8.21万户,增长7.7%,注册资本(金)754.77亿元,增长34.1 %。其中,新登记市场主体10500户,增长8.3%,注册资本(金)197.05亿元,增长44.0%。新型农村市场主体大力发展,截止2017年底,全市农民合作社2585家,家庭农场605家,农民合作社联合社38家。

就业形势基本稳定全年城镇新增就业、再就业9813人,其中,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3022人,安置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402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2.6 %以内。

二、农 业

粮食及经济作物生产中有增据抽样调查,全市粮食播种面积196.63万亩,增长0.7%;全年粮食总产量85.90万吨,增长3.1%。据全面统计,油料作物播种面积8.26万亩,下降7.5%,总产量2.98万吨,增长4.6%;蔬菜面积25.95万亩,增长3.8%,总产量104.75万吨,增长4.9%。

牧业稳步发展全市林业增加值0.34亿元,比上年增长1.5%;牧业增加值16.35亿元,比上年增长2.3%。猪牛肉禽等肉类总产量21.91万吨,增长5.1%;禽蛋产量2.26万吨,比上年有所下降。连续11年获“全国生猪调出大县”称号。

农业机械化水平持续提高。年末全市农业机械总动力达150.88万千瓦,比上年增长2.8%。联合收割机5424台,增长1.9%;拖拉机机引农具75486台(套),机具配套比达1:2.24。全年完成机耕、机播、机收作业面积分别为103.21万亩、226.56万亩、221.46万亩。

农田水利建设扎实有效全市以抗旱保水为重点,实施抗旱应急调水工程,调引客水3460万立方米(引黄河水、长江水1940万立方米,引峡山水库水1520万立方米),打井298眼,城乡供水安全得到有效保障。全年有效灌溉面积达到103万亩,占总耕地面积的比重为72.0%;完成水利建设投资5.40亿元,组织实施孟家沟水库工程、王吴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小(二)型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利用亚行贷款地下水漏斗区域综合治理示范二期工程等水源工程建设。

三、工业、建筑业

工业企业生产与效益协调发展。全市495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工业总产值1539.90亿元,同比增长5.0%;工业增加值可比价增长4.2%;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548亿元,增长6.4%;产品销售率为99.0%;实现利税142.50亿元,增长3.9%,其中,利润总额93.90亿元,增长6.1%。孚日、豪迈、星宇等企业入选国家级、省级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金永和精工、恒涛节能等企业上市步伐加快,海宇股份有限公司、高密润达机油泵有限公司、山东恒涛节能环保有限公司等6家企业入选全省首批中小企业“隐形冠军”,我市在中国工业百强县(市)评比中位列72位,比上一届提升13个位次。年末,全社会用电量达到41.14亿千瓦时,其中工业用电30.70亿千瓦时,同比增长6.2%。今年新增纳税过千万元企业18家,其中工业企业6家。

支柱产业拉动作用持续增强支柱产业规模持续壮大,产业集群效应更加明显。纺织服装、机械电子、制鞋劳保、食品加工、化工建材等五大产业集群企业发展迅猛,共达到411家,完成工业总产值1310.38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84.7%,对工业经济的贡献率为67.4%,拉动工业经济增长4.32个百分点,是拉动工业经济增长的主要力量。

建筑业发展稳。42家三级资质以上建筑施工企业期末从业人员9388人,全年房屋建筑施工面积353.94万平方米,竣工88.80万平方米,实现总产值42.67亿元,增长2.7%。建筑业实现增加值19.46亿元。

四、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保持稳定增长,投资结构不断优化全市完成固定资产投资总额529.30亿元,增长3.1%。一、二、三产业分别完成投资额7.43亿元、343.00亿元和178.87亿元,分别增长1.4%、3.3%和2.7%,三次产业投资比重由2016年的2.33:57.46:40.21调整为1.4:64.8:33.8,三产投资比重下降,二产投资对全市固定资产投资的拉动作用持续增强。

房地产开发投资小幅增长。全市房地产开发完成投资37.14亿元,增长7.2%,其中,住宅投资31.81亿元,增长4.3%。全年商品房施工面积469.98万平方米,增长7.8%;商品房销售面积78.59万平方米,增长23.7%;销售额37.76亿元,增长41.0%。

五、国内外贸易

国内消费市场健康发展。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223.19亿元,增长6.8%。其中,乡村市场实现零售额50.20亿元,增长7.4%;城镇市场实现零售额172.98亿元,增长6.6%。分行业看,批发和零售业实现零售额212.71亿元,增长7.1%;住宿和餐饮业实现零售额10.48亿元,增长1.2%。

对外贸易、利用外资保持较快增长态势。全市完成进出口总额162.94亿元,增长21.9%。其中,出口107.31亿元,增长13.6%;进口55.63亿元,增长42.1%。全市实际利用外资1.31亿美元,增长24.4%。

六、交通运输、邮政电信

交通运输事业健康发展。全年完成交通基础建设投资8.05亿元。年末全市公路通车里程达4320.62公里,其中省道125.65公里,县道336.30公里,乡道283.68公里,村道3575.00公里,公路密度达283.02公里/百平方公里,公路养护里程4320.62公里。青银高速扩建并在高密增设出入口1处,全市达到2处,济青高铁设立高密北站,促进了全市交通运输事业加快发展。

综合运输能力整体提升。全市营业性机动车辆7711辆,其中客车225辆,货车7486辆。全年完成客运量610.23万人次,客运周转量46547万人公里,增长0.5%;完成货运量2945万吨,货运周转量622498万吨公里,增长8.7%。年末,新增私家车1.23万辆,保有量达到21.21万辆。

快速发展,电信业总体稳定全年完成邮政业务(含邮政速递包裹业务)总量7889.10万元,比上年增长43.3%。全市年末各类电话总计103.15万部,其中,移动电话91.35万部,固定电话11.80万部。互联网用户达到23.46万户。

1 2
此资源下载价格为2元,请先
此处为下载统计公报文件(doc或者PDF),排版更好,有图片更详细,欢迎直接扫码下载,注册用户可享受一次购买永久下载,已注册用户请在左侧登录在用户界面我的下载查看已购买情况。 手机用户请截图二维码后在相应支付软件中读取图片

>>>推荐阅读:

世界、国家经济排名

2019年全国各省人口排名

2019年中国各省各市人口、GDP排名

全国各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