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科学技术和品牌建设
科技创新能力不断发展。2017年,全区大力优化创新创业环境,齐鲁创智园建设进展顺利,潍坊市科技孵化中心建设日臻完善,众创空间建设水平不断提高,各项科技事业不断发展。全区共安排和承担各类科技计划项目44项,其中市级以上项目26项,安排区科技计划项目18项。获市级以上科技进步奖4项。当年全区申请专利1230件。当年通过市级认定的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家,市级重点实验室2家。
高新技术产业茁壮成长。2017年,全区以通用设备、新材料等为主导产品的高新技术产业企业6家,比上年增加2家,其中,工业产值过亿元的1家。全区完成高新技术产业产值9.5亿,增长41.3%,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比重达33.42%。
品牌创建工作进一步推进。全区累计获得中国名牌1个,山东名牌6个,山东服务名牌20个,山东省省长质量奖1个,潍坊市市长质量奖1个。标准化良好行为AAAA级企业2家,标准化良好行为AA级企业8家,计量合格确认企业14家。组织开展安全防护类和环境保护类计量器具专项检查;推进标准化工作水平,全区共有162家企业在“潍坊标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发布企业标准834项。
九、城市建设与环境保护
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继续加快。2017年,全区开工建设了玉苑路、蓝翔街西段、龙甲路等6条背街小巷改造。改造旧小区10个,改造楼房401栋,改造面积125万平方米。完成棚户区改造项目19个,3205户,开工率100%。完成 “征迁清零”专项行动计划57个,搬迁滞留户1299户,拆除房屋建筑面积27.6万平方米,腾空土地1553.6亩。完成“汽改水”管网建设39.1公里,完成率112%,改造换热站129个,置换供热面积560万平方米。
“四化”工程建设力度进一步加大。2017年,全区投资3600万元,栽植乔灌木265万株,新增绿化面积10万平方米,主要道路、背街小巷和游园绿地共补栽各类乔灌木65万多株,新建居住小区、单位庭院共栽植各类乔灌木200多万株,绿化带边沿裸露地种植麦冬草30吨,城区绿化覆盖率达到41.8%,人均占有公共绿地面积18.1平方米,树木成活率和保有率均达到95%以上。牵头开展铁路沿线综合治理,7月份顺利通过省级验收;深度保洁工作取得成效,东风街、胜利街等五条市级深度保洁示范路顺利通过省级道路深度保洁道路验收。当年新采购5吨洗扫车2部,8吨高压冲洗车2部;5座公厕和5座转运站分别被评为星级公厕和星级转运站; 881家餐饮单位餐厨废弃物纳入统一回收和处置,比上年增加215家;新增生活垃圾直运单位56家,直运率达90%以上,生活垃圾收运量达18万吨。
“城中村”改造步伐进一步加快。2017年,田家村、西河西村等12个城中村开工面积55万平方米,竣工面积16万平方米。已实施的城中村改造项目,商业性建筑面积占总建筑面的比重达8%以上。
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2017年,全区环境保护总投资2.0亿元。工业废水处理率、燃料燃烧中废气处理率、工业废气消烟除尘率、烟尘控制区覆盖率均达到100%,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达到99%,区域环境噪声达标区覆盖率达到84.6%,PM2.5平均浓度下降9%。严格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审批,建设项目环评执行率达到100%。
十、教育、文化、卫生计生、体育
教育均衡化程度进一步提高。2017年,全区共有普通小学23所(不含分校),在校生30835人;普通中学8所,在校生8227人;特殊教育学校1所,在校生94人。各类学校共拥有在职教职工2746人,其中专任教师2596人。共有幼儿园74所,在园儿童14770人,3至6周岁儿童入园率达到99%。适龄儿童入学率100%,在校生巩固率小学、初中均为100%。全区市级以上规范化学校27所,占中小学总数的87.1%。社会力量办学发展到103家,在校生达到12058人。
文化旅游事业蓬勃发展。2017年,全区新设区图书馆分馆10处、区文化馆分馆8处,被表彰为省第二届全民阅读示范区;引进市级以上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17个,被评为山东省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全区市级以上文化产业示范基地5家。旅游品牌渐成规模,白浪绿洲湿地公园晋升为国家“AAAA”级景区。文化市场综合执法工作进一步加强,深入开展了“扫黄打非”行动,整治图书市场和印刷市场,依法取缔无证出版物经营摊点26个,查处出版物经营单位29家。
卫生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2017年,全区拥有医疗卫生机构293处,床位2612张,卫生技术人员3878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5处,社区卫生服务站21处。积极开展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已签约居民25.5万人;为辖区老年人提供免费体检、健康评价和健康指导达3.2万人。全区儿童免疫规划“八苗”接种率达90.5%以上。全区2017年无甲类传染病及死亡传染病病例发生;乙类传染病报告发病率117.65/10万,发病率较2016年下降17.74%;丙类传染病5种1433例,报告发病率411.19/10万。认真落实全面两孩政策,全区共出生人口5755人,比上年增加275人,增长5.0%;出生人口性别比103.7%,比上年回落1.5个百分点;人口出生率为16.05‰,比上年提高0.62个千分点;人口自然增长率为6.37‰,合法生育率为99.5%。
体育事业健康有序发展。2017年,全区共参加市级以上比赛项目8个,获金牌44枚,银牌31枚,铜牌37枚。广泛开展丰富多彩的健身活动,全年举办群众性健身活动30余项次,参加人数达2万余人。加强体育健身设施建设,新建健身工程6处,总价值6万元。
十一、人民生活与社会保障事业
全面提高社会救助水平,不断推进社会事业发展。2017年,全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0687元,比上年增长7.7%。城市低保标准由每人每月520元提高到530元,发放城市低保金732万元,为782户,1438名贫困居民提供了生活保障,为349户患大病的城市低保户报销医药费70.2万元。集中供养五保老人26人,集中供养率达68%,集中供养标准每人每年12000元。积极组织“慈心一日捐”捐助活动,共募集捐款80.6万元。全面实施“银铃安康工程”,免费为48783名老人进行了投保;为20名孤儿发放生活费35.5万元,为40名城市三无人员发放生活费44.3万元。
社会保障体系更加完善,保障能力进一步增强。 全区新增企业养老保险参保职工4326人,共有1560家企业单位的48518名在职职工参加了养老保险,收缴企业养老保险费42646万元。为13400名企业离退休人员发放离退休费34728万元,社会化发放率始终保持100%。机关事业单位收缴养老保险金12351万元,收缴率达97.75%,为2960名离退休人员发放养老金16243万元,全部按时足额发放。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当年收缴保险费3386万元,为14208名达到领取年龄的参保居民发放养老金2850万元。失业保险当年收缴1999万元,发放失业金9212人次,发放失业保险金932万元。就业再就业工作全面提升。全年举办专题招聘会8次,组织参加市招聘会17次,提供就业岗位25000个,城镇新增就业5285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2.25%。全区共开发公益性岗位680个,省级“四型就业社区”达到6家,市级以上充分就业和谐社区达到37家,市级以上创业孵化示范载体达到4处、市级以上创业型街道、社区达到10家。
注:1.公报所列GDP、增加值指标按当年价格计算,增速按可比价格计算。
2.本公报部分数据为年快报数或初步统计数,使用时请以年鉴为准。
3.规模以上工业指年主营业务收入2000万元及以上的工业企业。
4.固定资产投资指计划总投资500万元及以上的投资项目。
5.“四化”工程:城市绿化、亮化、净化、美化工程。
6.“三无”人员:市区内无家可归、无依无靠、无生活来源的孤寡老人、残疾人、未成年人、精神病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