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文化、卫生和体育
文化惠民措施更加扎实。全县新建并改造6个镇文体中心, 首家24小时“城市书房”正式对外开放,为广大群众提供了多元化的文化活动空间。全面完成自助借还系统升级工作,与镇、村300多家图书分馆实现了通借通还。全年共组织送文化下乡活动80多场,送电影2700场。
卫生服务水平不断提高。新创成“省示范乡镇卫生院”1家、“省示范村卫生室”12家、“全国群众满意的乡镇卫生院”3家、“全国优质服务示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家。成立3个县域医联体,实现镇医疗机构全覆盖。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以村为单位覆盖面达100%。新增三格式无害化卫生厕所2700座。
体育事业持续发展。全县累计成立体育社团组31家,其中单项体育协会26 家,民办非企业体育组织 5 家。全年共举办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班6期,共培训社会体育指导员700人,拥有各级社会体育指导员2900余人,常年活跃在一线的有1833人,全民健身辅导站点452 处。
十一、城乡建设和环境保护
城乡建设加快推进。全年实施各类重点城建项目26项,已竣工8个项目。实施村镇道路桥梁、污水管网、节点游园等基础设施项目89个,总投资近9.33亿元。累计新建节能建筑52.96万平方米,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31.25万平方米,完成既有建筑节能改造5万平方米。实施建设1个大型公园、15个社区公园及一批农村文体活动广场公园体系。
生态建设持续深化。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保持100%。全年空气环境质量达二级标准以上天数312天,空气优良天数比例达85.5%,较上年增长3.6%,PM2.5平均浓度为47.29微克/立方米,较去年同期下降了4.71微克/立方米。
扎实推进“263”专项行动,关停化工企业6家,关停搬迁禁养区内畜禽养殖场204家,完成46家非禁养区畜禽规模养殖场治理。超额完成全年煤炭消费比2016年减少15%的市任务,获批国家级生态渔业光伏发电“领跑者”示范基地。建成5个生活垃圾分类示范小区,投放生活垃圾分类投放亭250座,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项目已开工建设。完成城区邰家河和6条集镇河道整治,完成44个行政村村部所在地污水处理设施及配套管网项目,对里运河宝应城区水源地保护区及沿线开展隐患整治和生态修复。完成重点行业原料替代及重点企业VOCS治理目标任务。
十二、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人口总量基本稳定。2017年末,全县户籍人口89.49万人,比上年减少1.76万人(由于公安部对近几年死亡人口、空挂户、重复户进行统一销户,导致户籍人口减少)。按性别分,男性45.37万人、女性44.12万人。全县常住人口数75.96万人,比上年增加0.28万人。常住人口出生率为7.31‰,死亡率为7.79‰,自然增长率-0.48‰,人口城镇化率54.07%。
居民收入持续增长。我县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3470元,比上年增长9.7%。城镇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29284元,增长9.1%;年人均生活消费支出17133元,增长5.3%。城镇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为33.5%。农村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18447元,增长9.4%;年人均生活消费支出13130元,增长8.1%。农村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为32.1%。城镇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为45平方米,农村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为 53平方米。
社会保障体系继续完善。新增各类保险参保对象2.9万人,征缴各类保险基金16亿元。城乡养老保险和城镇医疗保险基本实现全覆盖,社会保险主要险种覆盖率均达95%以上。年末全县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和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分别达13.03万人、14.1万人、66.1万人、6.6万人和25.4万人。年末享受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离退休人员4.3万人,领取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人数17.7万人。
就业水平不断提高。统筹推进城乡就业,采集就业岗位 68000个,推荐就业16000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2%以内;培训城乡劳动者8206人。开展职业技能鉴定 7515人次,核发职业资格证书6384份。积极搭建创业资金扶持绿色通道,为233名下岗失业人员发放小额担保贷款 1414万元。
注:地区生产总值、各产业增加值绝对数按当年价格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