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荔湾区201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7年,在区委、区政府的带领下,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按照“1234”的工作思路,统筹抓好改革、发展、民生各项工作,经济社会保持平稳健康发展。

一、经济发展

经济总量

初步核算,2017年荔湾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169.89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下同)增长5.1%。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6.78亿元,下降0.8%;第二产业增加值236.71亿元,增长4.4%;第三产业增加值926.40亿元,增长5.3%。第一、二、三产业增加值比例为0.6:20.2:79.2,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0.1%、17.6%和82.5%。经济密度19.80亿元/平方公里。

财税收入

全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46.33亿元,增长1.3%,其中,税务部门组织收入32.43亿元,增长0.6%。一般公共预算支出89.86亿元,增长10.3%。

全年税收总额326.34亿元,增长31.4%。其中,国税收入202.12亿元,增长12.7%;地税收入124.22亿元,增长80.0%。

投 资

全年法人在地固定资产投资额179.38亿元,下降47.3%。其中,房地产开发投资125.18亿元,下降54.0%。分产业看,第一产业投资0.87亿元,为净增长;第二产业投资3.17亿元,下降47.4%;第三产业投资175.34亿元,下降47.5%。分投资主体看,国有、民间和港澳台外商经济分别完成投资13.53亿元、45.25亿元和29.51亿元。全年项目在地固定资产投资额210.57亿元,下降43.3%,其中,房地产开发投资143.40亿元,下降50.2%。

对外贸易

全年商品进出口总值152.11亿元,增长5.3%,其中,出口总值87.68亿元,下降13.5%;进口总值64.43亿元,增长49.4%。实际利用外资3259万美元,下降73.3%;合同利用外资6439万美元,下降37.3%。

二、主要行业

农 业

全年农业总产值7.65亿元,下降1.7%。其中,种植业产值6.58亿元,下降1.7%。

工 业

全年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395.78亿元,增长11.3%。分轻重工业看,轻工业总产值266.71亿元,下降0.6%;重工业总产值129.07亿元,增长48.0%。分行业看,产值前三位依次是烟草制品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医药制造业,占全区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分别为51.3%、20.8%和9.6%。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产品销售率100.3%,比上年回落0.4个百分点。

建筑业

年末资质等级以上建筑业企业36家,全年建筑业总产值112.16亿元,下降1.4%;新签订合同金额286.59亿元,增长51.2%。房屋施工面积774.8万平方米,增长12.2%。

国内商业

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38.91亿元,增长11.0%。其中,批发和零售业零售额746.06亿元,增长10.4%;住宿和餐饮业零售额92.85亿元,增长15.6%。从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业商品类别看,零售额前三类分别是中西药品类、汽车类和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分别实现零售额284.82亿元、53.12亿元和9.40亿元。全年批发和零售业商品销售总额5877.78亿元,增长9.5%。

三、民营经济

全年民营经济增加值456.92亿元,增长4.3%,占GDP比重为39.1%。年末全区个体经营户7.37万户、从业人员8.17万人、资金数额13.97亿元,分别增长3.2%、5.0%和6.7%;私营企业2.71万户、从业人员6.02万人、注册资金539.76亿元,分别增长16.1%、8.7%和41.7%。

四、城区建设和管理

城市建设

完成一江两岸环境品质提升试验段和十三行周边地区环境综合整治微改造项目(一期)。如意坊放射线二期、城市快捷路二期(荔湾段)、芳村大道南快捷化改造工程等15个区内部路网建设项目的前期工作稳步推进。完成轨道交通八号线北延线征拆工作。轨道交通十一号线完成征地0.89万平方米,完成率46%;借地5.39万平方米,完成率57%。富力广场地块配套中学、广州市第一中学(初中部)、康迪学校升级改造等3个学校改扩建工程加快施工。全年完成路面修复改造13.21万平方米。全年处理路面抢险30多宗。完成历史遗留问题街巷标牌制作5737块,安装5409块。

城市绿化

全区绿化覆盖率26.3 %,人均公园绿化面积6.16平方米,绿道网总长度98公里。完成芳村大道绿化改造等8个花城花景品质特色景观项目,荔湾区重要道路景观提升工程-塞坝路周边、沙面周边绿化、长堤街提升等公园绿地项目,积极推进六二三路至南岸路沿线景观综合整治。完成聚龙村广场(示范点)、彩虹文化广场(示范点)、大同路口广场、怡苑文化广场等文化广场建设。全年绿化升级改造约1.8万平方米,新增绿道4公里,新增绿地面积11.36公顷。

住房保障

全年受理审核住房保障各类申请案件8057宗,新增解决2624户家庭住房困难问题。全年新增公共租赁住房保障租赁补贴家庭606户,分配区辖公共租赁住房338套。维修直管房482宗,面积3.45万平方米。治理解危233幢,已围蔽、支顶69幢。启动应急预案及时处理火警3宗,处理轻微房屋应急抢险事件30宗。

三旧改造

茶滘城中村和东漖城中村改造项目顺利推进,大坦沙岛复建安置房展示中心落成并交付使用。广州呼吸中心举行开工奠基仪式。完成西村街3个社区、昌华街逢庆社区、彩虹街周门社区和南源街西场社区微改造项目,长堤街和十三行周边地区环境综合整治两个项目已完工,泮塘五约等社区微改造项目顺利推进。西湾路安置房交付使用,非遗展示馆落成,完成广东广雅中学莲韬馆复建项目征收工作,“百梯万人”旧楼宇加装电梯工作成效显著。

环境保护

全年开展污染源排查行动3次,出动执法人员280人次,核查污染源763个。区环保局、综合行政执法局出动执法人员5260人次、监测人员366人次、检查企业2630家次,开展专项执法行动32次,对涉嫌环境违法的52宗案件依法移送区综合行政执法局立案处理。全面推行固体废物GIS信息管理系统,审核发放电子标签363个。完成21座加油站油气回收系统整改。辖区内已安装油烟在线监控设备企业468家,实时监控台数468台。全面贯彻落实“水十条”、河长制,实施南粤水更清行动,完成沙基涌等13条河涌消除黑臭任务、牛肚湾涌连通工程、20个城中村支管完善工程。区域环境和交通环境日间噪声分别为56.9dB(A)和69.5dB(A)。

城市管理

全年受理城市管理案件47394宗,其中,主动巡查发现46981宗,受理案件办结率100%。加大市容市貌管理力度,全年清理违法或不规范户外广告招牌3290多宗、乱拉挂1200多宗、乱张贴13.2万宗。全年办理余泥行政许可案件13宗,核准排放量共142.35万立方米,年审建筑废弃物运输车辆168台;组织巡查2765人次,处理道路污染27.39万平方米,清理无主余泥1.37万吨;检查工地1859个次,检查余泥运输车辆1336次,现场移交区综合行政执法部门处理违章案件60宗、书面移交区综合行政执法部门处理违章案件15宗;协调督促清理无主零星渣土2958次。完成沙面等30座公厕大修项目。完善“3•15•60”再生资源网络体系,开展生活垃圾强制分类,完成717个机团单位、152个样板小区创建,打造了“可学可看可借鉴”的“荔湾区青少年垃圾分类宣教中心”、“荔湾(西村)垃圾分类科普基地”、东石新村“党员+垃圾分类”宣传阵地等宣教平台。搭建“92回收”互联网+平台,实现实时回收和预约回收,已在全区22条街道186个社区推广,APP下载注册2855人,成功接单5068单。

社会治安

全年全区110案件类警情同比下降15.6%,降幅列全市第三,实现连续六年下降,其中,“两抢”、入室盗窃、“黄赌毒”警情分别下降34.2%、32.8%和25.4%。全年破获刑事案件2568宗,破案率23.5%,比上年提高3.7个百分点,打击处理违法犯罪人员5756人,同比增加48.8%,破案率和打击处理数均创历年来新高。消防整治力度不断加强,火灾四项指标与去年同期相比二降一升一平,其中,火警火灾数上升115%,伤人数持平,死亡数下降100%,损失数下降81%;消防行政拘留数92人,同比增加513.3%。积极推进门禁视频系统建设,覆盖实有房屋4.3万栋47万套。

安全生产

全年发生各类安全生产事故33起(含道路交通、消防等),死亡14人,重伤6人,无较大以上生产安全事故发生。与上年相比,事故起数上升6.5%,死亡人数下降6.7%,受伤人数增加10.0%。

五、科技和社会事业

科技

全年区财政投入科技经费3.45亿元,增长40.8%。全年专利申请11642件,增长29.4%,其中,发明专利申请3828件,增长34.1%;专利授权2394件,增长20.8%,其中,发明专利授权181件。年末拥有26家科技企业孵化器和6家众创空间,拥有孵化器面积39.2万平方米,在孵企业419家;拥有高新技术企业222家,连续两年实现倍增。全年新增主板上市企业2家、新三板挂牌企业6家、广州股权交易中心挂牌企业302家。

教育

年末全区基础教育各类学校203所,其中,幼儿园110所,小学52所,初中18所,高中8所,特殊教育2所,职业中学1所;在校学生125854人,毕业学生29251人,专任教师8717人。全年新增市示范性高中2所,新增教育用地约3.6万平方米,建筑面积约3.5万平方米。全区共有33所中小学校被评为广州市义务教育阶段特色学校,已有45所学校完成特殊教育资源教室建设。11所家庭教育学院实验基地已有讲师成员249人。

文化

全年举办各类群众文化活动510场,主要有第七届“荔枝湾•新西关”民俗文化节、荔湾区龙舟邀请赛、首届粤剧嘉年华、全球微粤曲大赛等活动。全年发放文化惠民券1万张,组织100场电影和200场演出进社区,举办书画展、讲座、论坛等形式多样的文化惠民活动,惠及人数66万人次。区图书馆全年接待读者54.12万人次,向读者推出新书2.74万册,外借图书37.76万册次,新办借书证3616个,开展读者活动78次;向街道图书馆外借图书4.2万册,每周开放时间为64小时。十三行博物馆馆藏文物1596件(套),进馆总人数10余万人次,荣获“广东十大海上丝绸之路文化地理坐标”称号。粤剧艺术博物馆荣获“中国建设工程鲁班奖”,荔湾博物馆获评“广州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优良基地”,区文化馆成功申报广东省群众文艺作品试排试演基地。全年新增区级非遗项目3个,市级非遗项目2个,省级非遗传承基地2个,省级传承人4人。

旅游

更新荔湾旅游宣传产品,完成各类旅游标识修整29个,完善旅游公共服务。规范提升重点景区的升级改造工作,提升荔湾景区品牌形象。举办“西关美食节”、“至味西关”等系列旅游主题活动。

卫生

年末全区共有各类卫生机构206个,其中,医院27间、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0个、社区卫生服务站14个、门诊部63个、区卫监所、区疾控中心各1个,其他基层医疗卫生机构80间。年末全区拥有床位5911张;各类卫生技术人员8631人,其中,执业(助理)医师3300人。全年全系统医疗卫生机构门诊量539.66万人次,增长4.7%。其中,社区卫生服务机构门诊量262.45万人次,增长5.0%,门诊量占全系统门诊总量比重48.6%。常住人口居民健康档案建档率81.7%。常住人口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覆盖人群27.3万人,覆盖率31.3%,其中,重点人群(65岁以上老年人、0-6岁儿童、孕产妇、慢性病患者、重性精神性疾病及残疾人)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覆盖率72.6%。全年报告甲乙类传染病3544例,丙类传染病6449例,甲乙类传染病发病率355.70/10万,丙类传染病发病率647.27/10万。

体育

全年举办和承办各类群体赛事活动70多项,参加人数约26万人次。竞技体育再创佳绩,区籍运动员参加全国以上赛事获第一名18项、第二名24项、第三名24项,参加全省赛事获冠军42项、亚军28项、季军36项,在全巿青少年运动会中,荣获竞技组和学校组团体总分“双第一”,区体校被国家体育总局评为国家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基地。体育设施建设不断完善,全年新建41条健身路径,建成白鹤洞街七人制小型足球场,稳步推进西郊游泳场竞赛池看台建设,启动体育馆多功能室第二期健美场地改造。

社区建设

全区创建幸福社区90个,省宜居社区92个。划分社区网络1370个,配备网格专员和手持信息终端设备,网格化建设日趋成熟。完善社区商议事机制,建成街级议事厅14个、社区议事厅128,参与议事人员837人,议事次数1225次,形成决议2625个。全区在册法人登记的社会组织475家。开展14类184项社工专业服务项目,全年政府购买服务个案工作2413个、小组工作5840次、社区工作2702次,社区居民参与和享受服务30万人次。年末全区共有义工6407人,全年组织专项服务活动2114次,社区志愿者服务活动25026人次,义工参与服务总时长7.2万小时。

社会保障

年末,全区职工四大险种参保人数102.60万人。其中,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24.33万人,失业保险参保人数26.74万人,工伤保险参保人数26.55万人,生育保险参保人24.98万人。全年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参保1.76万人,城乡居民社会医疗保险参保15.47万人。

全年向4200多户低保、低收入困难家庭发放各类救济金、临时物价补贴、节日慰问金等6442万元,实施实物救助价值328万元;为2674户家庭提供住房保障。全年实施各类医疗救助19587人次,其中,实施门诊医疗救助16073人次。全年开展流动救助服务838次,其中劝导、指引流浪乞讨人员人1769次,护送流浪乞讨人员56人。

年末全区共有社会福利养老机构29间、星光老年之家125间,各类养老床位总数6444张。实施“银玲安康行动”,为18.4万60周岁以上老年人购买意外伤害综合保险。推动医养融合,探索“互联网+社区居家养老”模式,推动“虚拟养老院”建设,全覆盖设立社区“大配餐”服务点74个,服务23.60万人次。全年发放长者长寿金94.62万人次;新办理老年人优待卡15366张,补办5280张,升级18302张。

六、人口、就业和人民生活

人口

年末常住人口95.00万人。年末户籍总人口73.59万人,其中,户籍出生人口1.02万人,户籍死亡人口0.64万人。政策生育率98.4%,出生性别比110.39;人口自然增长率3.22‰。

就业

全年全区登记在册城镇失业人员43014人,城镇失业人员实现就业31652人,就业率73.6%,其中,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就业22457人,就业率75.8%。全年举办现场招聘活动128场,提供就业岗位50274个。开办各类培训班163期,培训各类人员15037人,培训就业率60.0%,其中,开办创业培训班12期。年末拥有创新创业(孵化)基地23个,进驻经营户数2767户,创业带动就业25278人。创建“充分就业社区”147个,创建率79.0%。

人民生活

全年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8532元,增长8.2%;城市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40523元,增长7.0%。

注:

1.本公报的统计数据为快报数。

2.本公报中的地区生产总值、各产业增加值、工农业总产值绝对值按当年价格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

资料来源:本公报中财政收支数据来自荔湾区财政局;税收数据来自荔湾区国税局和地税局;对外贸易、科技、旅游数据来自荔湾区科技工业商务和信息化局(区旅游局);城市建设、城市绿化、住房保障数据来自荔湾区住房和建设局;水环境治理数据来自荔湾区水务和农业局;三旧改造数据来自荔湾区城市更新局;环境保护数据来自荔湾区环保局;城市管理数据来自荔湾区城市管理局;社会治安、户籍人口数据来自荔湾区公安分局;安全生产数据来自荔湾区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教育数据来自荔湾区教育局;文化和体育数据来自荔湾区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区体育局);卫生数据来自荔湾区卫生和计生局;社区建设、各类救助以及养老数据来自荔湾区民政局;社会保险参保、就业数据来自荔湾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推荐阅读:

世界、国家经济排名

2019年全国各省人口排名

2019年中国各省各市人口、GDP排名

全国各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